书之道,以小楷为最难,在细如粟米发丝的一点一画之间,可见细妙精微,书者性情学识。
晋代的王献之,好以小楷写曹子建的《洛神赋》,传世数本,世人以为宝。至宋代,皆已散秩难寻,奸相贾似道得残卷八行,又搜寻得四行,合十三行,刻于碧玉之上,世称“玉版十三行”,后人翻拓重刻无数,至今此石的明代拓本皆已成稀世珍宝。
玉版十三行虽只有寥寥数百字,而且如今能找到的最早的明代拓本漫溢不清,多字缺失,却因其秀劲圆润,被历代誉为“小楷之极则”。后世写小楷的名家,无论柳公权的遒劲严谨,苏东坡的意态多姿,赵孟?#092;的清新妩媚,文征明的潇洒流丽,王宠的厚重高古,都难出其右。
这两三天晚上都在临写此贴,眼能及其精妙无方,下笔时却难追其精神气质,直至力倦神疲,手腕酸痛,还是难追摹到原帖之气度潇洒。可见小楷一道,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得之,只能让岁月的磨练,水到渠成了。
第一幅
第二幅
第三幅
第四幅 《洛神赋玉版十三行》明拓本
|